
内田-克莱佩林测验在中国内地30年研究述评
张彦军1
李梅2
(1.河西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甘肃
张掖
734000;兰州城市学院教育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70)
摘要:内田-克莱佩林测验自1979年引入内地在体育界中开始使用,在过去30多年间,使用的领域越来越大,影响越来越广。随着科技的发展,内田-克莱佩林测验也随之向标准化、自动化、本土化的趋向发展。由于该测验具有客观、隐蔽、不受文化水平限制等优点,在未来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
关键词:内田-克莱佩林测验,内地,应用研究,发展趋势
内田-克莱佩林测验于1979年由国家体委科研所吴河介绍进入我国内地运动心理学界使用[1],在过去30年里,内田-克莱佩林测验在内地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大,影响越来越广。
一、内田-克莱佩林测验简介
内田-克莱佩林测验源于德国心理学家克莱佩林(Emil
Kraepelin)提出的“连续加法作业法”,后来日本临床心理学家内田勇三郎(Yuzaburo
Uchida)将其发展为现在的心理测验形式。内田-克莱佩林测验(Uchida-
Kraepelin Test)简称为UK测验,该命名是取这两位学者姓名的第一个字母而合成的。内田-克莱佩林测验(以下简称UK测验)用的测试纸包括三部分内容:(1)受测者的个人情况,如年龄、性别以前是否做过本测验等;(2)练习部分,由5行3-9的阿拉伯数字组成,每行59个数字,以便被试熟悉测验方法;(3)正式测验时将测验分为前、后两个部分进行,采用的作业用纸,上下各17行(中间由黑粗点线分开),共34行(第1行、第17行、第18行、第34行为两个阶段的起止行,考虑到被试的注意力在开始及终结阶段可能受到影响,故在评价时忽略这四行,也有学者在施测过程中只用30行数字),每行115个数字组成。其做法为:按每行数字从左至右、从上到下的顺序对相邻的两个数字做加法运算,将答案写在两个数字中间(如图1所示)。每行只能做1分钟,每行时间到时,被试根据主试的口令换行,开始做下一行。前15行做完后休息5分钟,继续做后面15行。全部测验结束后,以1-30行行数为横坐标,以每行完成的加算次数(作业量)为纵坐标,将每一行完成的最后一次加算运算的位置接成曲线,形成两条UK作业量曲线(如图2)。

图1 UK测验原理

图2 UK测验作业曲线图
UK测验通过完成作业的具体数字表示受测者能力的高低,其主要的评定指标有作业量m、休息效应t、最高和最低作业量之差r、最初工作效率n、动摇率s等;用具体的数字表明受测者性格偏差的程度,即个性的强弱程度;根据曲线的形状,以心理启动性、可变性和情绪兴奋性三方面判断个体性格及行为特征;UK测验还可以根据受测者的两条作业曲线图是否符合定型曲线判断受测者是否在性格和行为方面出现了非正常情况。
二、UK测验在我国内地的应用与发展
(一)UK测验在内地的应用研究
在UK测验刚引进我国的前10年中,学者们应用的通常是m、t、r、s等基本指标评估被试心理特征;随后,定型曲线等指标被应用在心理评估中;就测验目的来讲,UK测验由最初的心理评估手段演进出提供应激源等功能。
1.体育心理学领域
UK测验在我国最初的应用是在体育心理学领域,上个世纪80年代广泛地应用于竞技体育的人才选拔,同时,许多学者对各体育项目最适合的运动员及裁判员的气质类型进行了对应研究,以期通过UK测验对运动员和裁判员可能的体育成就进行预测,提高体育从业人员选拔的有效性。
张丽珠(1982)对体育系170名学生进行UK测试,体育系学生的气质类型以多血质、粘液质为主的气质类型学生占75.89%,气质类型和UK测验中的m、r、s、t等客观指标有联系
[2]。徐明欣(1991)调查发现:体质优等生中多血质和胆汁质占83.6%;体质差等生中粘液质和抑郁质占80.6%[3]。王建宇(1992)采用UK测验对38名13至17岁广东省青少年游泳运动员进行气质类型测验,结果表明:青少年游泳运动员以粘液—胆汁质型和粘液—多血质混合类型较为理想;神经过程、抗疲劳能力等指标越强的运动员,其水平越高,主项也越明显[4]。曹竞成(1987)使用UK测验调查发现女篮运动员多为多血质和粘液质;多血质女篮运动员突破分球能力比较强;粘液质运动员接应一传能力较好,投篮命中率比较稳定。胆汁质运动员敢于对抗,冲抢凶狠,情绪稳定性不足[5]。张伯超(1995)以UK测验为工具制定了步枪射击运动员的选材标准,要求m大于40,n(启动性)大于1,r(两级差)越小越好[6]。虞明蔚(1995):体操运动员粘液质多于多血质、胆汁质[7]。马元春(1988):佩剑运动员多血质最多,抑郁质最少[8]。郭敏刚(2005)以UK测验为工具,测量了128名跨栏学生运动员,其中多血质类型占60.1%[9]。其他学者的研究表明,举重、标枪等运动的优秀选手也以多血质居多。
胡兰生(1986)使用UK测验的调查结果表明,冰球裁判员多血质占52%,胆汁质占20%[10],神经类型多属强型。金力民(1986)通过UK测验发现排球裁判员的气质类型多为多血质及其混合类型[11]。俞剑龙(1993)调查了52名国家级足球裁判员他们的气质类型以多血质-粘液质、多血质、粘液质-多血质、多血质-胆汁质四种气质类型为主,足球裁判员的神经活动类型均为强型[12]。
张丽珠(1988)以UK测验为研究工具,研究了运动员气质类型与运动损伤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胆汁质及兼型比粘液质及其兼型者的人均运动损伤次数多,动摇率s与致伤正相关[13]。
2.航空、航天领域
肖玮(2002)对353名飞行员的测量表明:UK测验对飞行员的情绪稳定性具有一定的预测性,UK测验的兴奋性和作业量是两个重要指标;UK测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招飞测验的补充[14]。
刘芳(2003)将153名飞行学员的UK测验结果与其飞行情境下的情绪特征与行为操作特征进行相关分析表明二者具有显著显著相关,表明UK测验的兴奋性对对真实情境中飞行员的情绪稳定性具有较好的预测性
[15]。
3.生理心理学领域
殷罡(2009)以UK测验为工具,将测验结果中的可变性、启动性、兴奋性指标与被试的脑电特征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发现人的性格特征与脑电特征之间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16]。
丁雪琴(1988)为评估功法疗法、心理诱导等方法对运动员疲劳恢复的有效性,以UK测验作为评估运动员疲劳恢复程度的工具,发现疲劳恢复后运动员的作业量显著增加[17]。
李才让(2000)以UK测验作为测定60名大专男生运动性疲劳消除程度的工具,证明循时点穴健脑按摩对消除运动性疲劳的作用的有效性[18]。
宋国萍(2003)研究了18名青年睡眠剥夺后UK测验各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睡眠剥夺后警觉水平下降,在睡眠剥夺45小时后下降更明显;在UK测验中,后期作业量的变化较好地反映了睡眠剥夺后警觉水平的变化[19]。
黄文英(2004)用UK测验作为应激源,通过测量TCD4+、TCD8+、IgG、IgA、IgM、T淋巴细胞群等生理指标的变化,证明心理应激能引起免疫抑制[20]。
(4)管理心理学领域
毕路拯(2005)从机器学习的角度,利用支持向量机(SVM)理论,采用SMO训练方法,以UK测验为工具,初步建立了管理人员选拔的决策模型[21]。
5.犯罪心理学领域
孔克勤(1997)比较了违法犯罪者与非犯罪者的作业曲线,在90名违法犯罪者中,作业曲线非定型者76例,定型者14例,与非犯罪者相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22]。犯罪者的作业量明显少于非犯罪者,并且前者表现为后期初始作业量不足,有较大的凹陷,凸起及起伏。表明违法犯罪者具有情绪不稳定、易冲动、意志薄弱、缺乏持久性、忍耐力和控制力、注意力不易集中等心理特征。
6.军事心理学领域
王进礼(2006)参照UK测验的工作曲线,在测验中增加了智力测验因素,编制出了武警用智力工作特征测验[23],测验具有较高的信度及效度,可以对被试的智力及相关能力进行有效的测量。该测验是UK测验在内地加以改进、创新的一次成功尝试。
7.学习心理领域
邓光辉(1995)用UK测验调查了1522名大中学生。结果表明:中国学生的作业曲线与日本学生的作业曲线在形态上相当一致,两国学生的作业量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但是中国学生的增长趋势明显高于日本学生。UK测验的作业量与学生成绩成显著正相关,学习成绩优秀者作业量也高,作业曲线多为定型;学习成绩差者作业量较低,作业曲线多为非定型[24]。
(二)UK测验在内地的理论研究
1.测验工具的发展
(1)测验的标准化和自动化发展
2002年柳回春等人开始进行UK测验自动分析系统的手写体数字识别,采用三级分类识别法识别被试UK测验的结果,在不同识别模式下获得了97.15%-99.50%的可靠度[25]。李晓梅等人2004年针对UK测试表中的手写体数字,设计并实现了一个以神经网络为弱分类器的,基于Bagging的手写体数字识别系统。与单个神经网络分配器相比,Bagging后的系统显示了更加优良的性能[26]。
(2)测验的本土化发展
毕路拯于2003年开发了JSD计算机心理动态测验[27],该系统让受测者只按计算机键盘上的“1”、和
“2”两个键,对屏幕上显示出来的两个一位数数字大小进行比较。前面数字大,则输入“1”,后面数字大就输入“2”,做15行。休息五分钟后再做另外15行。测验结束后计算机自动处理结果,将各行的终点连接得到两条曲线。由于被试在操作中只需要按1和2两个键,被试的反应不受计算机熟练的程度;在测试前可进行5分钟的练习,所以被试的教育程度也不影响测验结果。JSD计算机心理动态测验测试的结果和UK测验的结果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显示出来该测验的有效性,该测验可以是UK测验的替代形式。
2.UK测验理论的发展
由于UK测验凭主观经验对作业是否为定型曲线进行划分、评定,缺乏客观标准,2005年华东师范大学佘凌博士及其导师孔克勤教授依据UK测验的原理编制了SK-克莱佩林心理测验[28]。该测验首次提出“作业商数”这一客观化指标。以作业商数为指标,能够了解被试作业曲线的总体分布特点,将其与标准作业曲线相比较,根据两者的偏差程度推断个体心理机能是否协调。综合被试的作业量、心理启动性、情绪兴奋性、可变性指标的组合特征及相互关系,对被试的基本能力和人格特征进行分析。SK-克莱佩林心理测验还进行了信度、效度检验,编制了不同年龄的常模,成为了标准化测验。常青于2007年应用SK测验、Y-G性格测验、G-TAT团体主题统觉测验对242名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进行了人格特征调查分析[29],三种调查工具显示了较高的一致性,显示了SK-克莱佩林心理测验的有效性。黄和林(2006)以SK为工具,研究了围棋特色学校的小学生与一般学校4、5、6年级小学生心理特征的差异,结果表明围棋特色学校的小学生在人格启动性、注意力、意志努力等心理特征上优于一般学校的小学生,显示了围棋对促进学习、提高心理素质及开发脑功能的积极作用[30]。
三、UK测验的发展趋势
1.标准化
标准化是心理量表的客观要求之一。在UK测验最初引入我国应用的过程中,部分学者使用的UK测验的测试纸是根据资料介绍自制的,后期逐渐形成了我国相对统一的测试答题纸。
2.自动化
由于UK测验是以连加运算为基础进行的测试,要对测试结果进行m、n、s、t、r等指标的计算。在2002年以前的学者进行的研究中,无一例外是使用手工计算的,效率低,准确率也受影响。在后期的研究中,众多的学者投入答题纸的计算机识别工作中,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随着科技的发展,识别率也必将越来越高。毕路拯研发的JSD计算机心理动态测验进一步将UK测验完全实现了计算机化,展示了UK测验及其替代形式很好的应用前景。
3.本土化
UK测验虽然在我国内地引进及使用的时间虽然只有三十余年,但是在该测验的应用研究和理论研究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截止目前,内地共发表UK测验理论研究及应用研究的论文150余篇,在众多学者的努力下,UK测验逐渐实现了计算机化,并在此基础上对UK测验的方法有所发展,使UK测验在我国内地发展出了新的测验形式。
在日本,目前每年的使用人数均在200-250万人次以上,已经累计有近5000万人次接受了UK心理测验[31];几乎每种机构,如公司、政府部门、学校、医院等都在广泛使用UK心理测验以了解受测者的心理特性,发现与之相适应的工作岗位或发现与之相适应的治疗方法和措施。尤其在在一些重要岗位,比如火车司机等岗位人员的选拔中取都要使用UK测验。
由于UK测验具有不受文化程度影响、测验目的隐蔽、评价指标客观等优点,可以预见,随着该测验的标准化及识别、计分、评价的自动化,UK测验将在我国心理咨询、心理治疗、人才选拔、心理评估等更广泛的领域得到应用。
参考文献:
[1]柴文袖、魏小铎、张炳林.运动员性格的模优选材[J].体育科学,1985(3):72-75.
[2]张丽珠、祝蓓里、吴龙华.对170名体育系学生的气质和性格类型的分析[J].上海师范学院学报,1982(1):95-100.
[3]徐明欣、李瑞喜、王童.
对高等学校学生的体质与心理因素内在关系的研究[J].体育科学,1991(5):43-46.
[4]王建宇.广东省青少年游泳运动员气质类型的初步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2(4):35-39.
[5]曹竟成、黄陆生.上海体育学院学报[J].1987,(S1):27-30.
[6]张伯超、韩淑秋、陈萱凤.对步枪射击运动员选材方法的探讨[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1995(4):9-11.
[7]虞明蔚、黄超群.优秀少年体操运动员的气质类型与选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1995(4):38-40.
[8]马元春.对我国佩剑运动员气质类型与技术风格关系的研究[J].北京体育学院学报,1988(3):55-58.
[9]郭敏刚.跨栏跑运动员血型气质分布特征的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5):54-55.
[10]胡兰生.冰球裁判员心理特征初探[J].冰雪世界,1987(1):32-34.
[11]金力民.
浅谈排球裁判的气质[J].金力民,1986(3):27-29.
[12]俞剑龙、王伟.浅谈气质对足球裁判员的影响[J].温州医学院学报,1993(S1):56-59.
[13]张丽珠.运动损伤与个性心理因素[J].福建体育科技,1988(1):42-45.
[14]肖玮、苗丹民、王京生等.内田-克莱佩林测验在民航飞行学员情绪稳定性评价中的应用[J].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02(3):148-151.
[15]刘芳、黄伟芬、景晓路等.飞行情绪稳定性与神经系统兴奋性关系的研究[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03(3):172-174.
[16]殷罡、吴东平、彭军强等.性格行为特征与脑电特征间关系的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9(4):294-298.
[17]丁雪琴、侯郅华、王惠民.功法调治和心理诱导放松训练对运动员消除疲劳作用初探[J].福建体育科技,1988(4):42-52.
[18]李子让.两种不同按摩方法对消除运动性疲劳的效果观察[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0(2):204-206.
[19宋国萍、苗丹民、皇甫恩等.睡眠比多对连续作业的影响[J].心理科学,2003(3):465-467.
[20]黄文英、吴继饶.
心理应激对不同个性特征青少年射击运动员T淋巴细胞亚群及IgG、IgA、IgM的影响[J].体育科学,2004(5):36-38.
[21]毕路拯、吴平东、胡佩诚等.基于SVM的管理人员选拔的决策模型[J].计算机工程,2005(1):163-164.
[22]孔克勤、朱晨海、马前锋等.违法犯罪者人格多种方法研究[J].心理科学,1997(4):307-310.
[23]王进礼、张月娟.武警用智力工作特征测验的初步编制[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6(21):2008-2010.
[24]邓光辉、孔克勤.内田-克莱佩林心理测验在我国的试用研究[J].心理科学,1995(4):230-233.
[25]柳回春、马树元、吴平东等.
UK心理测试自动分析系统的手写体数字识别[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2(5):599-633.
[26]李晓梅、马树元、吴平东等.基于Bagging的手写体数字识别系统[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04(2):36-39.
[27]毕路拯、胡佩诚、吴平东等.计算机心理动态测验方法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1):781-782.
[28]佘凌.SK-克雷佩林心理测验[D].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
[29]常青.农村留守儿童人格特征研究-以江西玉山县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30]黄和林、孔克勤、胡瑜.
围棋活动对小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2):12-17.
[31]袁娟、丁向阳、王莉莉等.别具一格的人才测评法:内田-克莱佩林心理测验[J].中国人才,2003(4):51-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