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3名大学生成就动机分析
张彦军
(河西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甘肃
张掖
734000)
摘要:个体追求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对于学生选择任务难易有重要影响,了解大学生成就动机的现状,有利于针对性地采取目标设置、强化等教育措施,提高学生的成就动机。。以成就动机问卷(AMS)为工具,调查河西学院1433名大学生成就动机的特点,结果表明:大学生在性别、年级、城乡、学科类型、出生次序、是否为班干部等方面都表现出差异。
关键词:大学生,成就动机,差异,建议
1问题的提出
成就动机(Motivation of achievement,Ma)是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激励个体乐于从事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力求获得成功的一种内在驱动力[1]。动机心理学家阿特金森(J.W.Atkinson)将成就动机分为两类,一是追求成功的动机(Motive
to Success,Ms),二是避免失败的动机机(Motive to avoid failure,Mf);力求成功者的目标是获取成就,因此会选择有些难度的任务,避免失败者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难的任务以减少失败感。
2研究工具与研究对象
2.1研究工具
采用挪威奥斯陆大学T.jesme和N.ygard编制、上海师范大学叶仁敏1988年修订的成就动机量表(Achievement
Motive Scale,AMS)。量表共30题,共两个因子,前15题为被试追求成功的倾向(Ms),后15题为被试避免成功的倾向(Mf),成就动机(Ma,又称合成动机)为追求成功的得分减去避免失败的得分,即成就动机Ma=
Ms-Mf,得分越高,成就动机越高。量表采用4点记分,自己认为这句话“完全正确”记4分,“基本正确”记3分,“有点正确”记2分,“完全不对”记1分。量表的分半信度为O.77(p<o.00),效度为0.58(p<0.01)[2]。在本研究中,AMS的实测Cronbach
α信度系数为0.801,效度为0.50,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
2.2研究对象与方法
此次调查于2011年11月进行,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整班发放问卷方式选取河西学院2008-2011级四个年级部分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学生涉及河西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共向学生发放问卷1516份问卷,回收1482份,剔除没完成者及选项有空缺的问卷后,有效问卷为1433份,问卷回收率为97.76%,有效率为96.69%,学生平均年龄21.15岁。调查对象约占河西学院全体学生总数的八分之一。
使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3结果
3.1大学生成就动机的总体特点
成就动机是学生在长期的家庭生活及学校中形成的心理特征之一。本次调查的1433名大学生中,追求成功的动机Ms、避免失败的动机Mf、合成动机Ma的平均数及标准差分别为:39.10±6.91、33.29±7.99、5.81±10.79;使用SPSS中的重复度量方式对三者进行分析,F值为5512.42,p值为.000。显示河西学院的学生成就动机以追求成功的动机为主,成就动机较高。
3.2大学生成就动机的群体差异
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大学生追求成功的动机(Ms)和性别显著相关,大学生在避免失败的动机(Mf)、合成动机(Ma)在性别方面无显著差异,但男生追求成功的动机显著高于女生(如表1所示,下同)
表1 大学生各群体在成就动机各因子上的差异
对比项 |
n |
Ms( ±s) |
t |
Mf( ±s) |
t |
Ma( ±s) |
t |
男 |
585 |
39.81±6.80 |
3.236** |
33.46±8.04 |
.592 |
6.37±10.39 |
1.368 |
女 |
848 |
38.61±6.94 |
33.18±7.97 |
5.43±11.04 |
城市 |
226 |
38.09±7.56 |
-2.213* |
32.62±8.71 |
-1.279 |
5.48±12.15 |
-.461 |
农村 |
1207 |
39.29±6.76 |
33.41±7.85 |
5.87±10.51 |
理科 |
766 |
39.76±6.71 |
3.881** |
33.69±7.95 |
2.058* |
6.07±10.57 |
.949 |
文科 |
667 |
38.34±7.05 |
32.82±8.02 |
5.52±10.51 |
独生子女 |
163 |
39.75±7.37 |
1.277 |
31.62±8.12 |
-2.833** |
8.13±11.65 |
2.722** |
非独生子女 |
1270 |
39.02±6.84 |
33.50±7.96 |
5.52±10.64 |
班干部 |
526 |
39.75±6.72 |
2.714** |
32.55±8.06 |
-2.666** |
7.20±10.62 |
3.723** |
普通学生 |
907 |
38.72±6.99 |
33.71±7.93 |
5.00±10.80 |
注:n为样本数, 为平均数,s为标准差;*表示p﹤0.05,**表示p﹤0.01
农村学生追求成功的动机显著高于城市学生,在避免失败的动机和合成动机方面二者无显著差异。
理科学生追求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都高于文科学生。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追求成功的动机方面无显著差异,非独生子女避免失败的动机更强,独生子女的合成动机更强。
在1433名大学生中,曾经或正在担任校、系、班级中班干部及团干部者共有526人(36.71%),普通学生907人(63.29%)。独立样本T检验显示,班干部学生在追求成功的动机和合成动机方面显著高于普通学生,普通学生有更强的避免失败的动机。
此次调查还涉及到学生专业性质、父母文化水平、家庭结构(家庭完整程度)、家庭经济状况等个人特征及其与成就动机各因子之间的关系;数据分析表明,上述个人特征与个人成就动机及其各因子无显著相关。
3.3大学生成就动机发展的年级差异
为验证不同年级学生在成就动机各因子上的差异,对各年级学生在各因子上的得分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表2):
大学生在追求成功的动机上体现出年级差异,表现为大一学生追求成功的动机最强,大四学生追求成功的动机最弱;在避免失败的动机因子上各年级学生不存在显著差异;在合成动机方面,各年级表现出显著差异,动机由强到弱依次为大一、大三、大二、大四,即整个大学期间,学生的成就动机表现为波浪式发展。
表2 各年级大学生成就动机各因子的差异
|
|
n |
±s |
F |
p |
Ms |
大一 |
402 |
40.34±6.56 |
|
|
|
大二 |
407 |
38.74±7.16 |
|
|
|
大三 |
323 |
39.24±6.69 |
8.592 |
.000 |
|
大四 |
301 |
37.77±6.98 |
|
|
Mf |
大一 |
402 |
33.75±7.85 |
|
|
|
大二 |
407 |
32.82±7.65 |
|
|
|
大三 |
323 |
42.18±7.65 |
1.818 |
.142 |
|
大四 |
301 |
33.83±8.14 |
|
|
Ma |
大一 |
402 |
6.59±10.80 |
|
|
|
大二 |
407 |
5.95±11.26 |
|
|
|
大三 |
323 |
6.42±10.61 |
4.125 |
.006 |
|
大四 |
301 |
3.94±10.11 |
|
|
4讨论
通过调查河西学院1433名大学生的成就动机特点,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的成就动机以追求成功的动机为主,是积极的动机,也反映了大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面貌。
男生追求成功的动机显著高于女生,这和陈权2007年的研究[3]结果相一致,体现出马上走向社会的大学生对社会中对男性的压力与社会期待有更深切的体会;霍纳(Homer,1965)[4]提出,女性对一些激烈、重大的任务或职业持逃避态度,形成“成功恐惧”(The
Fear of
success),在本研究中也体现了这一点,说明女性在成就动机方面的特征具有跨文化意义;秦晓红对大学生进行的“对自己性别爱与憎”的调查中[5],有2.6%的男大学生不喜欢自己的性别,而在女生中这一比例高达15.6%,男女生愿意换为另一性别的比例分别为8.3%和42.8%,说明男大学生更为自信。
农村学生追求成功的动机显著高于城市学生,这可能与农村条件较为艰苦,农村学生更迫切希望通过学业改变改变自身及家庭状况有关。理科学生追求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都高于文科学生,这和刘永恒2007年的研究[6]基本一致,这反映出理科学生的焦虑心态,可能与理科学生学业较难有关。
独生子女的成就动机更强,非独生子女避免失败的动机更强,反映出在多子女家庭中诸多孩子之间的竞争有可能受到一些挫折,独生子女有更强的自信心。班干部比普通学生具有更强、更积极的成就动机,这与陈权的研究[7]结果一致,反映出学生干部更为自信、具有创新精神等特质。
曾经有人用四句话形容大学生的心态:大一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大二知道自己不知道,三年级不知道自己知道,四年级知道自己知道;大学生动机大一、大三、大二、大四依次减弱的趋势似乎印证了上述描写,说明大学生随着年级的升高,自我意识逐渐成熟,对自己有了更为客观的认识。
5提高大学生成就动机的建议
1.引导大学生积极归因,强化大学生成就动机
归因是个体为自己或他人的成功或失败所做的解释。一般来讲,将活动结果归因为努力、能力等自身因素,有利于激发个体的动机;如果归因为外界、运气等外界因素,将会削弱个人的成就动机。因此,在学生遇到考试、恋爱、就业等事件时,无论是成功或者挫折,都要讲学生的归因引导到自身因素方面,才能强化、提高大学生成就动机。
2.完善社会文化系统,提高女大学生成就动机
社会文化是在长期的历史中形成的,教育、传统观念、政策导向等都对社会文化系统有显著的影响,其建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国女性的社会地位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距离男女平等的基本要求尚有距离,而通过学校教育系统,有步骤、有计划地改变传统观念,才能逐渐形成性别平等的社会性别意识,为提高女大学生的成就动机创造根本的社会环境。女性在社会竞争中经常处于劣势,比如一些单位在选拔毕业生中要求“只限男生”,导致女生参与社会的权力受到限制,因此,在社会竞争领域赋予女性平等的竞争机会,是提高女生成就动机的有效手段。另外,要在高校开设女性学、心理保健等课程,提高女生的自我意识,也使男大学生受到教育。
3.获得成就感,增强大学生自信
成就感可以使学生轻松学习,是学生前进的内部驱动力。在学校中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可以让学生更多地体验成功,增强自信,提高参与活动的意愿。通过成就感的获得,强化学生的成就动机。
参考文献:
[1]伍新春.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00-201.
[2]安金玲.人格、价值观、家庭环境对高中生成就动机的影响[D].河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3][7]陈权.情绪智力与大学生成就动机、社会成就及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4]黄希庭、郑涌.中国当代大学生心理特点与教育[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29-30.
[5]秦晓红.当代女大学生成就动机的现状、成因及其对策[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7(4):112-115.
[6]刘永恒.关于地方高校大学生成就动机差异的研究[M].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5):144-145. |